您的位置:首页 >滚动 >

两会快评|深度产教融合,破解创新“从1到10”堵点|环球今日讯

2023-03-07 15:13:32    来源:新民晚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表示,在工程硕士、工程博士学位学生的培养上,教学不能简单上理论课,而要开发更多面向这些学生的实践课程,比如可以参与一些团队项目等,让他们融入更多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的实际环境。

图片来源:东方IC

让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不仅需要“从0到1”的科研努力,也需“从1到10”的久久为功,将科研创新与企业应用等要素集聚在一起,从而形成闭环。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》中可知,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,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,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能力、原创能力还是很强的。但从大学和研究院所产生的新技术,其成熟度无法直接产业化。正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司徒国海表示,要把科技真正转变为生产力,需要加强培育懂技术、懂产业的人才。

“从1到10”的跨越,需要加强培育懂技术、懂产业的人才。通过产教融合,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投入企业的科创工作中,将有助于破解创新“从1到10”堵点。2015年“零号湾”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,最初的“零号湾”实现“从0到1”的跨越。经过不断优化校区、园区、社区三区联动,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,目前,“大零号湾”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,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,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,实现“从1到10”的创新驱动、能级释放。

“从1到10”可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其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,这就需要深度融合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。在全国人大代表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看来,需要用好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、文教融合、体教融合等“催化剂”,推出更加科学的设计、更加灵活的机制,让相关部委、单位、行业、科研机构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,构建产学研一体化、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破解创新“从1到10”堵点,既要有技术“催化剂”、也要有项目“加速剂”。通过深度产教融合,激发社会各方潜能,持续提升科创策源能力,打造创新“核爆点”,实现更多“从0到10”的全过程创新突破。

方翔/文

关键词: 科技创新 前所未有的 创新中心 上海科技大学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